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       返回报网首页 |   版面概览    
当前版: 03版 上一版   下一版 上一期   下一期 往期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“实证中国:崧泽·良渚文明考古特展”亮相上博
崧泽文化典型器物人首陶瓶
反山王陵的良渚“三大神器”之“钺王”
反山王陵的良渚“三大神器”之玉权杖
反山王陵的良渚“三大神器”之“琮王”
崧泽文化三足鸟形盉
凌家滩文化玉鹰
凌家滩文化玉冠饰
崧泽时代凌家滩遗址出土石猪
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 出土象牙权杖
崧泽文化典型器物人首陶瓶
良渚文化细刻纹双阔把陶匜
良渚文化豚形灰陶壶
良渚文化玉柄形器

  本报讯 继去年成功举办“何以中国”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开篇之作“宅兹中国——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”之后,日前,上海博物馆重磅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展“实证中国:崧泽·良渚文明考古特展”,展览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,以崧泽文化、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,以考古实证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。

  据悉,此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,上海市文物局、浙江省文物局、江苏省文物局、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,是国内首次举办的、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。展品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、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358件,其中,90%以上为珍贵文物,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。展览从古国、稻作、手工业和玉器四大板块入手,讲述文明的故事,带领观众穿梭时光,走近东山村、凌家滩、良渚、福泉山等著名考古遗址,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,感知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实证。

  展览亮点频频,展品件件精品。凌家滩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重达88公斤的石猪,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、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石雕。猪的嘴、鼻孔、眼、耳俱全,并有一对獠牙,形态十分逼真。

  出土于反山王陵的良渚“三大神器”——“琮王”“钺王”和玉权杖,器物上多组完整的“神人兽面纹”图像令人惊叹,反映出良渚文化微雕技艺之精湛,同时也是良渚社会最高的权力象征。

  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人首陶瓶,整个器物造型奇特、生动古朴,在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首见,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。

  凌家滩遗址的玉鹰,为“鹰—猪—太阳”合体的器物,造型独特,内涵丰富。出土于赵陵山遗址的透雕玉人首形饰,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珍品,乃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精品。

  福泉山遗址出土的象牙权杖,堪称史前最美的象牙制品,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,此次展出的为一件真品和一件复制品。这类象牙器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也曾出土相似的器物,但都没有得到有效保存和复原。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师手中,这件脆弱精美的象牙权杖被首次完整清理出来公开展示,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开创先河。

  同时展出的还有石犁、双孔石镰、五孔石刀、石铲、猪形陶尊、狩猎纹陶罐、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、鹿钺纹陶尊、鱼纹陶盆、豚形灰陶壶、双层镂孔花瓣足陶壶等文物精品。上海博物馆将多家文博机构的“镇馆之宝”齐聚一堂,让观众得以一饱眼福。据悉,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,免费对公众开放。为确保文物安全,并为观众提供良好观展体验,在此期间,上海博物馆将实行全预约制入馆参观。

  (记者 王国良)

  本版图片由上海博物馆提供

上一篇    下一篇
标题导航
   第01版:精品赏析
   第02版:书画
   第03版:特展
   第04版:陶瓷
   第05版:学术研究
   第06版:辨伪
   第07版:藏海观澜
   第08版:特别报道
“实证中国:崧泽·良渚文明考古特展”亮相上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