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安徽安庆 姚悦
“扬州八怪”是八位文人画家的一个尊称。说到“怪”,实际上,就是每个画家所独有的性格和气节。这个“怪”,与“怪物”“丑陋”并没什么关系。谈到画家个性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墨风格,他们的艺术笔墨,绝不同于所谓的“正流画派”。他们大隐于喧嚣繁杂的市井中,对民间百姓的疾苦,十分同情。写画的都是人世间最真实、最直接的东西,故他们的画,贴近生活,深受世人珍爱。“八怪”中,擅写人物的画家不多,宁化黄慎就是其中善画人物最凸显的一位。
黄慎,字恭寿,一字恭懋,号瘿瓢子,又号东海布衣等,福建宁化人,著名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绘画笔墨法本宋元,兼取“青藤白阳”。黄慎工诗,于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蔬果、草虫皆擅,所写人物名气最盛。黄慎是个孝子,其父早逝,为尽孝道,宁可放弃科举仕途,也要侍养老母。为了谋生,从邑处上官周学画,画技为之速进,颇受上官先生垂爱。黄慎曾言:“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,志士当自立以成名,岂肯居人后哉”!看得出瘿瓢子善在尊师,认为艺无止境,对自己的画技从未满足过。黄慎去扬州鬻画,来来回回共有三次。因受业师上官周的影响,画人物较工。上官周也是位响当当的民间著名画工,由于人物画出众,很受清宫赏识,曾与“四王”中的王石谷、王原祁合绘《康熙南巡图》12卷(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),从而名声大振。
有位识画者,在看了黄慎所画的人物后说,先生画的人物很工,多了不少刻意痕迹,倘若能在笔墨中融入写意,则必有大进。黄慎当时听了心中虽很不是滋味,但感觉人家讲得非常有道理,如一个人不虚心接受别人所提出的反面意见,那画技又怎能进步呢?黄慎深知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的道理。因而,重返故里,闭门苦练三载,工秀人物的面貌渐渐消失,而朴拙写意人物风格跃然纸上。黄慎带着满心欢喜,又上扬州,有购画者,对他的写意人物大加赞赏,但同时又说,先生画的写意人物十分精彩,然画款字写得太秀了,似与画不相配。听到此,瘿瓢子又是一惊,汗都下来了……急忙收拾画具,急回宁化。这回黄慎又闭门苦练三年,将中规中矩的字体,写成了大草(又称狂草),笔势近晋唐风骨,宗怀素法,又具自己风格。三年写成大草,让黄慎喜不自禁。抖擞精神,再下扬州,当黄慎的书画一展示,立刻引来人们的拥挤和围观,画作的购买力大幅度上升,这让画家有点措手不及,心中那种美,可真比蜜还甜。不仅售出了画,又挣到了钱,没想到自己的作品如此深受人们喜欢。正想着美事,突然间,画摊前站着一白皙的书生,该书生直言,先生书画功力绝俗,大气不拘,若能于书画中再配上诗文,可喻妙品也。黄慎尚未缓过神来,那白面书生早已无踪迹。黄慎心想,这三次莫非真是巧合,还是“有神相助”。想到此,三次返回闽南,闭门饱读诗书三年,所作诗清新高雅,深具品位。三年后,再下扬州,“诗书画”早已精绝冠世,崇拜者甚多,前来求画的人络绎不绝。
黄慎有副大对,是草书,写得非常有气势,对曰:“松阴一径白云湿,花影半帘红日迟”(图1)。古人说:“书为心画”,品味笔墨中那“苍松蓊郁,白云缭绕的湿润水汽,以及花影爬上了半截窗帘,旭日东升慢慢升起”的意境,遒劲朴拙的线条,那种诗情画意般的笔墨大境,着实让人陶醉。黄慎草书,是集古人笔墨之大成,写的是内涵,没有“江湖”中那种轻飘浮躁的匠气。
黄慎这幅《仙子渔者图》轴(图2),设色纸本,114.6×41.1厘米,今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。黄慎笔下所写人物,如纤夫、乞丐、流民、渔民等,皆是民间生活中真实所见。渔夫是画家比较常画的题材,整幅构图,寥寥几笔,便将渔翁的欢喜神情,勾勒得出神入化。画中着墨浓淡枯湿,线条劲畅清润,肤色渲染淡赭,渔翁神态呼之欲出。画题大草诗曰“篮内河鱼换酒钱,芦花被里醉孤眠,每逢风雨不归去,水蓼滩头泊钓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