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山西大同 李润
一年之计在于春。惊蛰一过,猫了一冬的农民就开始去往田间地头平整土地,忙于春耕备耕了,国产烟草企业也为此出品过相当多主题烟标。如北招金山区五截村大和烟厂出品于上世纪40年代的“耕田牌”烟标(图1),真实地描绘出当年农民种田的辛劳:主版远景隐约可见两位农民舞动镐头起茬的形象,近处是一位老农挥鞭催促耕牛犁田;副版突出了另一位农民在干旱的无法播种的情况下,采用灌溉措施正在田地浇水,以备赶上农时翻耕土地,种下一年的愿景。
此后50年代,国营河北省烟草公司七一烟厂出品的“耕牛牌”烟标(图2),主版在突出农民在鞭牛犁田画面的同时,副版则表现了农村常见的景致:一位农民踩着水车,按部就班地灌溉干旱的田地。
而此前的40年代,中国复华烟厂出品的“耕读”烟标(图3),主版以写实画面,褒扬了一位老农坐在农田旁边的大石头上,利用春耕休息间隙,边劳动边学习科学种田的实干精神。
及至上世纪60年代,沈阳卷烟厂出品的“迎春”烟标(图4),主版展现了农民正热火朝天地在忙于春耕备耕的远景画面。祁东卷烟厂出品于同期的“春花”烟标(图5),副版从高远之处抓拍到农民备耕春景:只见一队农民手提或肩扛农具行进于田间小道,虽然影像模糊,仍依稀可见三三两两的农民在田间低头劳动。
以春耕备耕为主题的烟标还有不少。如兰州共和企业公司烟草公司出品于上世纪50年代的“耕牛牌”烟标(图6),主版定格于一位头戴白毛肚手巾的农民套着一头役用牛,他左手扶犁,右手持鞭驱赶着牛,行进于翻耕农田的形象。地方国营裕民烟厂出品于同期的“放牛牌”烟标(图7),充满着优美的田园风光:副版是牧童骑牛吹笛特写,主版描绘的是一位无拘无束、贴近自然的牧童,骑在牛背上吹奏着悠扬的笛声,离其不远处则是一位老农扶犁春耕的画面。令人流连忘返的画面,其意境好似宋代诗人雷震在其《村晚》七绝所言:“草满池塘水满陂,山衔落日浸寒漪。牧童归去横牛背,短笛无腔信口吹。”
随着农业机械的逐步实施,特别是国产松花江3号、东方红拖拉机在50年代中后期相继下线,我国也迎来农耕不用牛的时代。如地方国营利华烟厂出品于当年的“春耕”烟标(图8),主版就是一名司机驾驶拖拉机翻耕农田的画面。
春耕即将结束之际,在布谷、戴胜等农事“播报员”悦耳的“布谷布谷”“布谷布布谷”鸣叫声中,农民开始播种插秧。如老巴夺烟公司出品于上世纪40年代的“耕种”烟标(图9),主版是老农左臂挎篮,右手向垄沟撒种的形象,从这幅静中有动的图画中,我们能够依稀感受到较为原始的农耕播种方式:即左手扶犁,右手鞭打驱赶牛、马等役用牲畜的农民在前面翻耕农田,紧随其后的农民向犁沟撒种播下一年的希望。南昌兄弟烟草厂出品于同期的“农民牌”烟标(图10),主版以素描艺术手法,简约地补上牛耕播种的重要一环,那就是一位牛倌牵引着套好鞍鞯绳线的牛、马、驴、骡等牲畜走在前面,后面紧跟着一或两位农民站在耱上,把刚刚撒完种子的犁沟用耱打耱得平平整整,以便种子都埋在犁沟,待种苗一露头就深深扎根于肥沃土地,茁壮成长。
农民插秧的身影也在烟标中有迹可循。如武清新华烟厂出品于上世纪40年代的“工农牌”烟标(图11),主版在林立厂房背景衬托下,突出了一位头戴草帽的农民在水田弯腰插秧的特写。荣军烟厂出品于同期的“耕种牌”烟标(图12),主版流动着农田中播种的风景:一位头戴斗笠的农民手扶着单驴牵引的三脚耧,往翻耕好的田地播种豆子、谷黍、菜籽、胡麻等类作物种子,用耧播种后,还要用配套的三个装石砘子把播种过的松土压实,以便种苗长出之后长势茁壮。副版春播季节的另一幅风景画:两位头戴斗笠的农民在水田辛苦插秧的镜头。